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信息 > 聚焦民生
沐川县精心打造县域功能性粮食核心产区
发布时间: 2025-08-07 16:27      来源: 市农业农村局
打印 分享到: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近年来,沐川县立足当地耕地资源禀赋,聚富硒之“华”,筑粮仓之“芯”,以打造县域功能性粮食核心产区为目标,以提升富硒粮油产业内核为重点,深耕富硒粮油产业链,逐步形成三产融合的富硒粮油示范园区,让“山地粮仓”变身为“功能粮芯”,走出一条山区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径。

一、精准布局夯“硒”壤基石

(一)精准定位。依托全县天然富硒土壤105.5万亩、中国地质学会认证面积18.6万亩,发挥土壤硒含量高、集中连片面积大、农作物富硒转化率高等优势,推进天然富硒土地资源高效利用,集中连片打造沐溪镇火岩村富硒园区2000亩,持续擦亮“乌蒙硒都”金字招牌。

(二)科学布局。坚持规划先行,科学编制《沐川县王家祠粮油园区一期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构建“一环(农旅融合产业环线)、两带(稻油轮作示范带、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示范带)、三区(粮油种植、科技研学区、育苗及加工区)”空间格局,让园区功能分区清晰、空间联动高效。

(三)配套体系。为破解山区生产条件制约,建成园区道路8.3公里、配套建设山坪塘2个、蓄水池1个、排灌沟渠3000米,安装供水管道3500米,构建“田成片、路相通、渠相连”的高标准农田设施体系;建成全县首个村级粮油加工和社会化服务中心,建立县、乡、村三级农技服务体系,提供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打造“土壤硒含量-作物硒吸收-产品硒标准”闭环管控体系,实现从种植到加工的全程透明化管控,为“富硒”品质保驾护航。

二、五良融合建“硒”望田野

(一)良田夯根基。整合专项以工代赈、高标准农田建设、乡村振兴衔接、东西协作等各类资金2300万元,大力实施土地改良项目,通过“旱改水”“林改田”“坡改梯”将零散山地整合为连片梯田,完成田型调整1000亩、土地整理400亩,建成能排能灌的高产稳产粮田1400亩。

(二)良种抢赛道。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依托天然富硒资源,构建“基础保供、功能强化、品质引领”的三维品种体系,引进“蜀香优668”、隆香丝苗等优质水稻品种6个,通过智能催芽等技术,良种覆盖率提升至95%。通过“品种专利+地理标志+企业标准”三标联动,带动功能稻米产业链综合产值提升200%,重塑“一粒良种到一碗好饭”的价值链条。

(三)良机降成本。坚持地空结合,引进水稻、玉米机械化育秧技术,配备全自动铺土机、微耕起垄一体机、无人农机等设备100余台(套),单台设备日作业面积提升至50亩,实现翻耕起垄、基质填充、播种覆土等机械一体化作业,构建起“微耕机整地—无人机飞播—微播机补苗”协同作业模式,机械化作业率达85%,亩均生产成本降低15%。

三、科技创新释“硒”力动能

(一)立体种植。打造智能农业系统,布设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多光谱遥感仪、智能虫情测报灯等数字化设备50余套,推行水稻油菜轮作,采用“早稻—晚油”时序衔接技术,实现水稻亩产1200斤、菜籽亩产300斤以上;推行玉米大豆复合种植,依托“高秆矮株立体共生”技术,通过光热资源梯度利用,实现玉米亩产1000斤、大豆亩产200斤以上,土地利用率超90%,实现“硒壤”多产优产。

(二)科技赋能。加强校地合作,联动川农大、市农科院共同建设水稻科技集成创新和应用示范基地,将外部智力与本地资源结合,聚焦富硒水稻新品种研发、特种水稻工程技术体系构建,联合打造“沐源硒米”品牌,栽植优质功能水稻1000亩,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率提升30%,让“硒粮”从“有产量”向“高品质”跃升。

(三)精深加工。引进乐山惠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整合全链条资源,配备智能化谷物干燥、立体仓储、精细碾米等设备80套,对粮油进行精深加工,实现烘干、仓储、精加工全链条智能化,可储存粮食2万吨,日烘干能力30吨,年加工能力达1万吨,实现年产值达到千万以上,让“硒资源”转化为“硒价值”。

四、匠心筑链绘“硒”彩画卷

(一)多品类增值。突出健康、高端、生态品牌特色,多品类开发延伸粮食价值,推出“沐源硒米”“降糖黑米”“功能性米粉”等6款功能产品,开发魔芋米、硒米养生粥、炒米茶等康养产品20余种,设计“硒宝”文创IP,推动“硒粮”从基础食材向健康消费品转型;通过统一加工包装,精品稻米每斤单价超20元、品牌溢价提升30%,线上线下年销售额预计突破500万元。

(二)多业态运营。依托梯田风光与农事特色,通过5公里观光环线串联“春播秋收”IP,开展油菜观赏、插秧捉鸭、“一粒米”研学等农文旅活动,建成水稻研学基地,让农业从“生产”延伸至“体验”;农耕文化插秧活动吸引3000人参与、相关节目4小时阅读量破百万,更让“硒粮”与“文旅”深度融合,年接待游客2万人次、农文旅综合收入30万元,实现“农田变景区、劳作变体验”的价值升级。

(三)多渠道增收。创新“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村集体通过土地流转、劳务派遣、资产入股、出租厂房等方式实现增收,农户以“土地租金+务工薪金+分红股金”三重渠道致富,实现财产性收入、务工收入、经营性收入大幅提升,全村流转土地1200亩,亩均租金400元,惠及农户280户,园区吸纳本地劳动力200余人长期务工,实现就近务工收入240万元,预计全村集体经济收入超50万元,户均增收20%以上。

政策解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条
下一条
主管单位: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乐山市数据局
心连心服务热线:0833-12345 ?技术电话:0833-2096881
党政机关 政府网站找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