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5-05-16 14:54 来源: |
保护视力色:
![]() ![]() ![]() ![]() ![]() ![]() ![]() ![]() |
![]() |
![]() |
从《共产党宣言》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
为推动青年教师进一步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能力,提升教研咨一体化水平,3月27日,乐山市委党校开展了青年教师基本文献研读工程第一期联合读书会。
本次活动聚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以“从《共产党宣言》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为主题,倡导青年教师深研原著、精研原文、领悟原理,着力提升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担负起传承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使命。政治组、经济组、文化组、哲学组的青年教师围绕主题开展研讨,潜心感悟交流,进行思想碰撞。
政治学一组从不同角度分享阅读心得和体会,包含对《共产党宣言》的文本分析、对西方三重论调的原理性批判、讲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力量,回答“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同时大家还进行破冰行动,介绍各自的教学专题和科研方向,部分老师当即组成了科研小组。
政治学二组结合自身研究方向,围绕《共产党宣言》中的斗争精神及其时代启示、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核心要义、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类解放事业等方面阐述了对《共产党宣言》的见解与感悟。
经济学一组从经济全球化、城乡融合发展、人类解放的价值追求、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不同角度切入,从《共产党宣言》中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
经济学二组围绕《共产党宣言》的核心要义与当代解读展开深入交流。有的老师针对人工智能革命、生态危机等新挑战,提出《共产党宣言》对技术异化的批判可为科技伦理治理提供镜鉴;其对资本无限扩张的警示,则与“双碳”目标下的可持续发展观深度契合。
文化组的教师表示《共产党宣言》的科学力量和价值魅力在于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接着分别围绕“两个结合”、“两个彻底决裂”、无产阶级斗争以及《共产党宣言》体现的人民性等方面内容,分享交流心得体会。
哲学组以《共产党宣言》中党的自我革命思想、科学世界观、“两个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史观、彻底的人民立场等方面为主线,探讨了马克思主义蕴含的哲学真理,认为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不可阻挡。
分组研讨后,各组推选一名青年教师代表作班级交流发言。
政治学一组代表邹燕老师(马边彝族自治县委党校)从学思用贯通、互相提供能量、共谱新篇章三个方面分享了感悟,她表示应当不忘党校初心,立足本职岗位,脚踏实地读懂文献,从《共产党宣言》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
政治学二组代表陈渝丹老师(乐山市委党校)围绕《共产党宣言》中阶级斗争学说的理论阐释、历史意义、当代价值展开发言,认为从《共产党宣言》提出“两个必然”到中国式现代化强调“两个结合”,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与创新。
经济学一组代表杨梦遥老师(乐山市委党校)从历史背景——资本主义矛盾的激化与社会变革的呼唤、核心内容——科学理论的光辉闪耀、当代价值——照亮未来的真理之光三个方面分享了对《共产党宣言》的研读感悟。她认为,《共产党宣言》揭示的真理力量不仅没有过时,反而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展现出更强大的生命力。
经济学二组代表周艳琴老师(沙湾区委党校)以历史真理的当代诠释——从“两个必然”到中国道路的历史逻辑、理论特质的实践展开——科学性与革命性的辩证统一、制度效能的现实转化——以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为切入点作了汇报,并表示作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党校教师,我们既是《共产党宣言》思想遗产的传承者,也要做新时代理论创新的开拓者。
文化组代表郭若群老师(乐山市委党校)从思想领域——“两个决裂”推动科学社会主义从确立到发展的转折、政治领域——“两个决裂”实现无产阶级政权从建立到巩固的转折、社会变革——“两个决裂”完成无产阶级革命从兴起与高潮的递进、全球变革——“两个决裂”昭示着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趋势四个方面分享了他对《共产党宣言》的“两个转折与两重递进”的认识。
哲学组代表王曼老师(沙湾区委党校)围绕《共产党宣言》的主要特征、历史地位、当代价值分享读书心得,表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把理论联系实际,把《共产党宣言》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峨眉山市委党校吴月华老师作总结发言,她指出六位小组代表的发言各具特色。有的从实际出发,结合地域特色和地方实际、城乡融合发展等内容阐述《共产党宣言》的时代价值;有的立足文本逻辑结构,从《共产党宣言》的历史地位、当代阐释、当代价值、现实转化等维度进行分享。她表示《共产党宣言》的真理力量是永恒的,已经深刻影响并将继续深刻影响历史发展的进程。
乐山市委党校教育长薛斌在督导点评中指出,开展基本文献研读,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大本大源搞清楚,把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成果学透彻,是关系校(院)事业长远发展和青年教师成长的基础性工程。青年教师要增强研读基本文献的责任意识和浓厚兴趣,以此来夯实基础理论功底,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能力。市县结合、打破学科进行分组,目的是帮助青年教师提高通识素养,破除学科壁垒,开阔学科视野,培养具有思想性、学术性的人才。只有这样讲课才有深度、科研才有力度。他对年轻教师提出三点期望:一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不能把参加基本文献研读工程当成负担;二要厘清时代背景,结合文献产生的背景深得进去,结合新时代的大背景走得出来;三要注重对文献文本、核心观点及其逻辑体系进行系统梳理,建构自己的专业认知体系。
读书会结束后,青年教师们普遍反映本次联合读书会成效显著,既在思想交锋中碰撞出智慧火花,也为教研咨一体化发展拓展了创新思路。大家表示今后将深化经典著作研读,在理论视野拓展与思维方法训练中夯实学术根基,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提升岗位胜任力的实践动能。
责任编辑:薛斌
政策解读: